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淺談老年慢性病患容易忽略的居家問題

發布日期
2008/02/20
點閱
523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腦中風、癌症、關節炎、白內障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一般都需要透過適當的飲食、運動、按時服藥、及長期、定期的門診追蹤,達到治療與控制的效果。在控制調養慢性疾病的同時,有時會發生一些獨特的功能障礙及健康狀況,諸如:意識障礙、認知功能失調、跌倒、大小便失禁、憂鬱症等等。這些狀況,容易被歸咎為老化的結果,以致沒有就醫評估治療,甚至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和功能障礙。

 

由於生理上的老化、身體抵抗力的下降、以及受到過去疾病之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常跟年輕成人有不同的表現和反應,例如:容易對藥物產生副作用、某些疾病原有的典型表徵卻不甚明顯、輕微的小病也可能引起一連串嚴重的併發症等。

 

「老化」誠然是人生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過程,慢性疾病也無法完全治癒,故老年人的健康照顧,更需要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功能上,防止不必要的惡化,透過老人週全性身心社會功能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與防範,讓他們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增進自我照顧功能,並可在足夠的家庭社會支持下,適應其已發生的健康衰退,並為將來步向人生的終結作好安排及準備。

以下針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般居家會出現卻又容易被忽略的狀況,提出該注意之事項:

(一)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又常被家人忽略的問題,跌倒可能會引發重大的疾病,它可以導致骨折、長期臥床、感染、壓瘡、和進一步失能等一連串的併發症,而且跌倒過的老人也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不敢獨立外出行動,甚至住進安養護機構。

凡是老年人因任何原因,非故意地跌落地上,或由一高處跌往較低處,無論有否受傷、當時有否失去意識,都算是跌倒。其原因是多重的,除了循環系統的問題,如腦血管疾病(中風、短暫性缺血等)、心臟問題﹙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姿勢性低血壓(脫水、降壓藥過量、嚴重貧血、自主神經失調等)外,也可能因視力衰退(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潛在感染(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步態及平衡障礙、神經疾病(巴金森氏症、痙攣、肢體感覺神經缺失等)、精神問題(憂鬱症、妄想症、幻覺等),以及環境因素如地上障礙物、床攔等約束工具、燈光不足、地面溼滑、鞋子不當、或藥物副作用等眾多因素造成跌倒。

因為跌倒可能引發種種的後遺症,所以必須慎重處理,對於跌倒的老年人,應帶至家庭醫學科或老年科醫師作相關的評估,找出並改善可能的原因,再輔以藥物調整、生活調適、肢體復健、居家環境改變,並由其他專科醫師、護理人員、社工、藥師、治療師、及營養師等專業團隊介入處理,跌倒的發生及影響是可以減少並預防的。

(二)突發性意識精神障礙(譫妄症)

 

老年人的意識精神狀況很容易受到內外在的改變所影響,特別是慢性疾病的患者,有時突然意識混亂,語無倫次,對人、時、地、事等無法掌握,甚至出現幻覺、錯覺,時好時壞,讓家人既擔心又束手無策,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譫妄症」(Delirium)

年紀越大、疾病和服藥越多、原先的腦部認知功能退化,就越容易發生譫妄症。不過,譫妄症大半有誘發的原因可尋,例如:藥物使用不當或過量(尤其是腦神經用藥)、感染症(呼吸道、泌尿道、皮膚等)、新陳代謝失調(電解質不平衡、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出血、血糖過高過低、缺氧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循環性休克等)、神經疾病(頭部受傷、癲癇、中風、顱內出血或腫瘤等)、糞便塞結、尿液滯留、嚴重睡眠不足等,而這些原因大多可以經過適當處理而使譫妄症停止或改善。

所以一旦出現類似譫妄症的情況,就算只是短暫性或症狀不嚴重,未造成本人的危險或對他人的影響,也應儘快找家庭醫學科、老年科或神經內科醫師評估,以避免潛在的病因惡化,更不能光用家裡剩下的鎮定藥物或約束帶等方式試圖壓抑患者的症狀,以免帶來危險致命的後果。

(三)認知及記憶失調(智能衰退)

老化過程雖然可能造成輕微的記憶衰退,但單純因老化引起的並不等於癡呆症(失智症)的發生。故此老年人如果有智能的衰退,就應請家庭醫學科、老年科或神經內科醫師進一步評估,以判定是否為單純的老化(Age-Associated Memory ImpairmentAAMI),還是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其中約20%會發展成阿茲海默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甚至是失智症(Dementia)

智能衰退的表徵有:記憶衰退(明顯的遺忘事物,甚至不察覺自己已經忘記)、語言失調(叫不出常用物品或親人名字,無法清楚表達意思)、視覺空間認知失調(無法辨認時鐘的時間,無法完成簡單的拼圖)、操作性功能失調(無法綁鞋帶,無法使用家庭用具)。如果這些發生於一個意識清醒的人,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能是「失智症候群」的患者了。其中2-5%的患者是由於可逆轉的原因造成,可以完全恢復,約60-70%是屬於阿茲海默失智症(原發性失智症)15-30%則是因其他進行性的疾病所引起。

目前對於阿茲海默失智症可以趁早使用藥物減緩其惡化,所以家人必須警覺老年人智能衰退的現象,及早診治,排除可逆的因素,早期使用藥物,並認識疾病的本質和學會各種非藥物的處理照顧方式,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及傷害。

(四)尿失禁

尿失禁並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份,常常是因為泌尿生殖系統的病變,加上一些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及原先存在的疾病和環境的障礙,共同造成排尿失去控制。

大部份的尿失禁是因為一些可治療改善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譫妄症、行動不便、感染、停經後的變化、糞便塞結、多尿症、藥物使用不當等。不同的原因會造成不同的失禁症狀,有的是腹部使力就滲尿,有的是尿急就失禁,有的沒有預期性,大部份尿失禁是混合不同種類的;由於部份失禁的原因會造成其他問題(如腎功能衰退、感染症、泌尿道結石、心理社會功能不良影響等),也可能由嚴重的疾病引起(如攝護腺癌、糖尿病、脊椎神經病變等),所以應立即找家庭醫學科、老年科、泌尿科或婦產科醫師作詳細的評估與治療,以減少困擾,並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尿褲、尿套和導尿管。

 

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上還可能發生其他各式各樣的問題,以上僅提出幾個較常見的,希望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使這些問題得到適時、適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