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活得老,也要活得好」-活出老年的卓越

發布日期
2008/02/20
點閱
199

有一次,我應邀至教會做「老人失智症」的演講。起初,我有點擔心對一群長輩們講這個主題,會不會有點「大不敬」的味道;後來我還是認真的準備了投影片,好好的以三十分鐘的時間向這些長輩們做介紹。講完以後,原本以為可以提早打道回府,結果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在座深藏不露的「阿公阿嬤們」用一堆不可思議的問題問得我汗流浹背,心中不禁多了好幾分敬意。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身心狀態會逐漸產生變化。傳統觀念中,「老化」似乎代表著「日薄西山」、「垂垂老矣」、「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等這些充滿著年老=負面經驗的意涵,現在看來恐怕未必是如此。老化可能會使體力、心智反應速度、感官知覺的銳利性、記憶力等能力逐漸衰退,但是人生的智慧、不同領域的經驗歷練、駕馭情感的能力、成熟思考的運用、改變的能力等等,其實沒有因為老化而消失,甚至還有可能透過適當的鍛鍊與日俱增,顯示「老化」其實也可以是充滿著正面的經驗,在邁向生命結束的同時,也邁向生命的另一波高峰。

    成功的老化,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做為後盾,才能將老年的心智力量做最大的發揮。所謂健康的身體,指的不僅是不為疾病所困擾,還包括不受疾病的危險因子所困擾,以及不因疾病造成的失能而失去從事各項活動的能力。舉例來說,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會逐漸增加,若加上鹽分攝取過多、肥胖、抽菸、缺乏運動等危險因子,則得到高血壓的機會將因而大增。已經罹患高血壓的長者,若不好好的加以控制,有一連串的併發症會隨之發生,包括心臟病、中風等等,這些併發症會使得心智功能的發揮受限制,也無法有足夠的體力進行社會活動的參與。

    要讓身體與心理的功能得以健全發揮,兩者之間是要相輔相成的,有時心理的健康狀態也會影響身體的功能,進而影響了整體生活品質。在門診,有一位國中老師前來求診,他半年前剛退休,歡歡喜喜的規劃了退休後的愜意生活,期待享受後半輩子的人生,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看書、種花、運動、學樂器、旅遊,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他覺得退休真好!直到有一天,他因為腸胃不適而就醫,結果被告知有腸息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他開始覺得內心惶恐,不停的擔心,甚至開始出現胸悶、手抖、心悸、暈眩等身體不適,胃口也變差了,睡也睡不著,雖然後續檢查顯示沒有太大的問題,他仍然無法釋懷,不斷的擔心病情會有變化而四處求醫,退休後的生活步調因而亂了節奏,整體健康狀況也逐漸走下坡。在經過治療後,他逐漸恢復自信,不再過度的擔心,身體不適的狀況有了改善,也慢慢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在身心俱健的狀況下,成功的老化還要能夠積極參與生活中有意義的活動,尤其是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的參與。研究顯示,社會孤立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而社會支持則對健康有正面的效應。透過與人的互動及接觸、訊息的交流、情感的互相支持,或是各種形式的直接予人協助,可以建立起有意義的社會支持網絡。而透過對社會活動的參與,如擔任志工或關懷弱勢等,更能夠直接的對社會價值產生正面貢獻。

    有哪些方法,不但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鍛鍊大腦,幫助我們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呢?學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心智鍛鍊:大腦神經細胞具有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新的學習經驗會刺激大腦神經元,產生新的突觸和改變神經元的連結方式,從而增進大腦處理與儲存資訊的能力。因此,從事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能夠適度的刺激大腦、鍛鍊心智。所謂的挑戰性活動,指的是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和代價才有所收穫的活動,例如:上社區大學的課程,學習藝術(如音樂、繪畫、攝影),讀書寫作,或是做一定難度的工作(如志工)等。
  2. 運動與健康飲食:運動不僅增進身體健康,也對腦部健康大有幫助,包括促進腦部血液流量增加,改善腦部新陳代謝,增加腦部含氧量,促進腦內麻啡(endorphin)分泌等。均衡的攝取各種營養素,限制過多的膽固醇和脂肪,減少菸酒和刺激性食物的使用,能有助於壓力的因應,促進心理健康。
  3. 選擇具挑戰性的休閒活動:研究發現,跳舞、紙牌遊戲、演奏樂器、閱讀、填字遊戲等活動,被認為具有降低失智症或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正因為大腦具有相當程度的可塑性,從事具挑戰性的休閒活動有刺激大腦的作用,能促進大腦健康。
  4. 掌控感:掌控感所指的是在參與各種不同活動時,能從一開始的不熟悉到後來的純熟老練所產生的內在控制感。掌控感會讓人有擁有力量的感受,隨之而來的是成就感與自信,這又會讓人進一步的勇於探索其他領域的新事物,而探索又能促進腦部的健康。
  5. 建立堅實的社會網絡:如多與家人和好友保持聯絡,定期的聚會,遇到困難時尋求支持與協助,擁有信仰和定期參與宗教活動,從事志工或某種形式的工作(不管是否有薪水)等。擁有許多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助於降低壓力,減少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和對心理疾病預防能力的削弱。

 

參考資料:

Healthy Aging: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Chapter 3: Successful Aging by John W. Rowe and Robert L. Kahn.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壓力管理,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