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女性泌尿道感染及相關護理

發布日期
2009/02/19
點閱
594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是男性的五倍左右,每六位女性就有一位女性在一生中,曾有過至少一次泌尿道感染的經驗,且多數人會一再發生感染;而懷孕的婦女泌尿道感染的機率通常比一般婦女為高(約為8%),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泌尿道感染,但好發在二十歲至六十歲間,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其感染的機會也相對地增加。

一、何謂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可能發生的部位包括:膀胱、尿道及腎臟,受感染者不一定會出現不適的症狀或徵候,而大部分的泌尿道感染都是因為細菌存在肛門、陰道、尿道開口周圍及子宮頸,經由上行感染到膀胱,也就是所謂的上行性感染。女性泌尿道的感染可能與性生活、懷孕、避孕藥、衛生習慣不良等有關,若感染部位只侷限在膀胱,則稱之為膀胱炎,再往上感染則會造成腎盂腎炎。

常見泌尿道感染菌屬包括:大腸桿菌(幾乎佔了75%-90%以上的泌尿道感染)、排名第二的是腐生葡萄球菌(約佔了5%-10%左右)、其他如:克雷白氏桿菌及變形桿菌;腐生葡萄球菌的比例雖較大腸桿菌少,但其侵襲性卻較大腸桿菌大,亦造成急性腎盂腎炎且復發比率較高。

二、常見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泌尿道感染可再細分為上泌尿道感染(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及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感染症狀分述如下:

  1. 下泌尿道感染: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現解尿疼痛、灼熱感、頻尿、尿急感、恥骨上酸痛等症狀時,就要懷疑是下泌尿道感染。
  2. 上泌尿道感染:除上述的症狀外,尚合併有全身性的症狀,包括發燒、顫抖、噁心、嘔吐、腹瀉、恥骨下緣疼痛或下背痛,此時應高度懷疑是上泌尿道感染。

三、造成女性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為:

  1. 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使得肛門、外陰部及陰道的病菌容易污染到尿道。
  2. 懷孕時,黃體素分泌增加,造成輸尿管及腎盂的肌肉層放鬆,易造成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輸尿管。
  3. 年紀較大的婦女因雌激素濃度下降,故容易造成陰道黏膜萎縮及排尿功能失常。
  4. 長期留置尿管、先天性構造異常、泌尿道結石等原因也會造成泌尿道感染。
  5. 女性性行為會導致尿道口受傷,使用殺精劑避孕也會造成陰道菌的改變,也容易造成泌尿道的感染。

四、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方法:

  1. 一定要養成不憋尿的習慣。
  2. 儘量多攝取大量的水分以淡化尿液,減少感染的機會,每天至少攝取6-8杯的水,約1500 c.c.-2000 c.c. (水分限制者除外)。
  3. 避免抽菸、喝酒、喝咖啡及喝濃茶,避免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
  4. 不要長時間騎腳踏車或機車。
  5. 多食用可使尿液酸化的食物,例如維他命C、蔓越莓(或蔓越苺汁)、藍莓汁、健康醋、葡萄柚汁、柑橘類的水果,皆可減少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6. 儘量穿著棉質透氣的內衣褲,因棉質衣物可使會陰部通風且透氣性較佳;應避免下半身穿著緊身的衣物,因緊身褲會造成尿道刺激且透氣性較差,易造成細菌滋生。
  7. 大小便後,擦拭會陰部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不可相反擦拭或來回擦拭,如此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8. 婦女於生理期期間,更應特別注意衛生、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及乾燥。
  9. 洗澡時盡量使用淋浴的方式,減少泡浴的次數,以避免感染。
  10. 使用便盆時應盡量保持便盆的乾淨,長期放置導尿管者,應注意每日的清潔及消毒,以減少感染的發生。
  11. 懷孕期間的泌尿道感染,不管有無症狀皆需要積極接受治療,主要是因為懷孕婦女的泌尿道感染,較一般婦女容易進展成為較嚴重的腎盂腎炎,其潛在危險性較大;懷孕婦女的泌尿道感染在治療完畢後,一定要再做一次尿液檢查,以確定完全治癒,如此可避免孕婦早產的發生或生出低體重新生兒。
  12. 發現有感染徵兆,如小便有燒灼感、小便有異味、發燒、寒顫時,應盡快至醫院就醫,並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以免泌尿道感染再度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