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他帶來的啟發

發布日期
2024/01/11
點閱
213

他帶來的啟發

    在生命的歷程中,人人都會面對疾病,但對阿強來說,來得急又快,似乎剎那間,就成了一名身障者,並與無盡的疼痛相依存,當成依賴人口後,也因親情疏離,生活仰賴政府補助款與朋友的支持過日子,有一餐沒一餐的,疼痛起來更是日日躺床,無法進食。
    那日,社工敲敲門,提供了一筆由民眾愛心匯集的捐款,改善他的飲食,阿強告訴社工:他對生命已無渴望,每日最大的期待就是能選擇想吃的食物與飲料,這是他對未來生命最大的渴望!他感謝社工與大眾能在他困苦無助的同時,為他燃起一縷希望,看到暗黑生活中的微光。
    他的言語觸動了社工柔軟的內心。忍不住思考,身為一名社會工作者長期面對不同弱勢者,每個人都有他生命的故事,在感謝他們分享生命歷程的同時,也忍不住常常想起家族治療大師- 薩堤爾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unique)。因此,標準是難以套用的,常需依弱勢者不同特性、狀況去提供服務,所以在社會工作概論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社會工作是一門藝術。
    既然它是一門藝術,服務的人又是那麼的獨一無二的,那講求效率的標準化操作模式,對社工服務來說十分具挑戰,另一個困擾社工的問題是接受補助救濟,使用大眾捐助的弱勢者,能有多大的權限去談個別化、自我選擇、擇我所愛?社工面對這些價值議題時,常常需要透過社工專業團隊的對話討論,來釐清彼此的內在價值。
    近年來,身障服務一直在努力落實103 年通過的身障者權利公約,強調弱勢者權益,台灣號稱最美的風景是人,在此社會文化與觀點下,站在資源提供者的這端的大眾,又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如何看待社工分配資源的標準?對握有資源的社工們又該如何考量資源分配的標準與方式呢?身為社工的一份子,我們期待社會相信社工的專業判斷,讓社工們心中的那把專業的尺來說話,當社工做出抉擇時,是考量了弱勢者最大福祉及公眾期待所做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