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照顧路上也許失敗過但不放棄

發布日期
2024/01/11
點閱
217

照顧路上也許失敗過但不放棄

    一通電話,長照中心表示老老照顧的家庭長照服務無法順利預備結案,照顧者壓力相當大,目前有成人保護社工關心著也連結失智共照資源,期盼家照同步介入關心。
    83 歲阿伯與76 歲阿姨育有二女一男,雖然子女固定會回家幫忙,但大多數時間阿伯要獨自面對患有失智症的妻子,真是一場戰役,表示叫起床盥洗都會有衝突以及曾半夜走失,讓情緒低落,體力與心力都快消耗殆盡。阿伯患有巴金森氏症、血糖、血脂、血壓、腎臟病( 未洗腎),家照社工第一次家訪評估時花了2 小時,除了說明家照服務項目,也關心其壓力負荷,期盼能再次使用長照資源來減輕照顧壓力,但阿伯眉頭深鎖,覺得不可能,說著阿姨不喜歡外人到家裡,表示兒子較有辦法照顧,但自己有責任卻不知道如何照顧妻子,而不斷查閱報紙書籍資料,也採購保養品,期盼著妻子的疾病能有解套。某次阿姨因妄想症狀與和阿伯起衝突,阿伯擔心妻子施暴後主動求助,居督也協助通報社會安全網,成人保護社工介入關心、照管專員也轉介家照社工與失智共照資源同步介入。
    阿姨CMS 第3 級患有失智症,第一次見面是家照社工協助被照快速通關就醫,讓照顧者安心,在等候時間共訪,如果不與其交談不易發現其為失智症,目前無法認得家人,語言表達有限制,無法具體描述事情,大多敘述擔任老師時,片段記憶的事情,但面對人熱情開朗,不斷稱讚社工,社工也回饋著阿姨很年輕與有活力。
    再一次協助嘉基掛號竟成了網絡共訪,因此有機會收集更多資訊,當時二女兒與么子也陪伴就醫,說著父親是從去年才開始照顧,
一開始都是子女們,表示高齡父親照顧母親的不當方式造成衝突等,當下家照社工提到可先安排到宅心理協談服務,讓阿伯情緒有出口,接著再安排到宅指導服務,創造成功經驗,翻轉負面思惟。
    當改變的契機開始轉動,子女們了解後,願意成為夥伴關係,先透過成人保護社工陪伴阿伯就醫,邀請醫師建議阿伯除了藥物穩定情緒也使用心理協談輔助,因此於6/16( 五) 下午首次心理協談服務順利並持續安排,也在8/7( 一) 首次安排到宅指導服務,透過生活照顧指導適當的溝通與互動方式,讓阿伯能自我察覺並調整來減輕照顧壓力。過程中阿伯從沒有信心到感受到關心與協助,阿伯說很難相信之前妻子不願意讓人服務並將服務員趕走,但這次卻不一樣了,服務員善用轉移注意力與話術,也知兩老都是老師退休,故互動中會給出舞台,讓他們盡情發揮,成為有能者,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曾經叱吒風雲的教出全班幾乎都考上嘉中的名師,照顧路上的挫折,知道自己不適合卻也不想影響孩子們硬撐著,卻在矛盾中循環著,讓孩子們相當無奈,但危機就是轉機,專業服務再次介入,網絡資源運轉著,就開啟了新的照顧劇本,透過家照服務順利長照開案,漸進式安排目前穩定使用陪伴與沐浴服務,阿姨的家人們也不斷地說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