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腦中風中心-21世紀的腦中風治療

發布日期
2024/02/07
點閱
1018

腦中風中心-21世紀的腦中風治療

神經內科-腦中風中心/蘇裕翔主任

    雖然腦中風的治療隨著科技的發展有著跨時代的進步,然而發生腦中風時,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步仍然是迅速就醫。因為一旦發生腦中風,平均每分鐘就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論是「血栓溶解劑」或是「血管內血栓移除術」並沒有辦法讓已經死亡的腦細胞起死回生,只能減少腦部發生進一步的損傷,而且兩者治療都有黃金治療時間的限制。

    本院腦中風中心於2007年成立,藉由醫療資源的整合,大幅提升對腦中風病患的照護品質,成立2年後即在2009年以「提升急性缺血性中風照護品質」 得到醫策會『醫療品質改善突破系列貢獻獎』並獲選為「最佳標竿團隊」。團隊持續精進醫療照護品質,除了兩度榮獲醫策會頒發之『SNQ 國家品質標章』,成為腦中風「黃金三小時的守護者」,同時也在2020年成為雲嘉地區第一家通過醫策會『中風疾病照護品質認證』的醫院。

    腦中風的治療不但分秒必爭,而且日新月異。剛進入21世紀時,腦中風治療第一個跨世代的突破就是「血栓溶解劑」(又稱靜脈栓溶治療)。「血栓溶解劑」證實能有效減少梗塞性中風病人的後遺症,所以於2002年在台灣獲得核准使用,並在2004年納入健保給付。隨著主管機關逐漸放寬使用條件,在接下來的這20年來蓬勃發展,目前大約有10%的腦中風病人能把握「黃金三小時」接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嘉基腦中風團隊針對符合「血栓溶解劑」條件的梗塞性中風病人,超過八成能在到院一小時內給予治療,效率超過台灣醫學中心的平均,同時在腦出血的併發症也優於醫學中心的水準。

    最近這十年,腦中風的治療隨著「血管內血栓移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又稱為動脈取栓治療)進入另一個新紀元。2015年同時有5篇重要的國際研究顯示「血管內血栓移除術」針對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中風,治療效果顯著優於單純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因此美國隨即於同年2015年更新急性缺血中風的治療指引,並在2018年的治療指引將「血管內血栓移除術」列為最高等級建議。

    目前近期的國外臨床試驗中亦進展到了部份病人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1624小時,也增加了許多發作時間超過6小時,如睡眠中發生中風病人,可以接受治療的機會,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仍有改善預後與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目前此一部份在國內各大醫學會以及先進的努力下,2023十月一號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雖然勢必會增加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但卻可以造福更多的病人。

    於2019年開始,本院「腦中風中心」也與「神經放射介入性中心」合作引進「血管內血栓移除術」治療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中風。就在引進這個最新技術不到半年,剛好院內有位年輕員工於工作時突然發生半側癱瘓,在急診迅速確認是大血管阻塞後,立即接受「血栓溶解劑」與「血管內血栓移除術」順利打通血管,再配合後續復健與藥物治療,讓員工能順利返回工作職場。本院「神經放射介入性中心」由獲得「介入性神經血管內治療指導醫師認證」的資深醫師領導取栓治療團隊,不僅順利打通血管的比例(TICI 2b~3)超過95%,出血併發症的比例也只有醫學中心的一半,至今已完成超過百例的腦中風取栓治療,造福許多腦中風的病人與家庭。

    雖然腦中風的治療隨著科技的發展有著跨時代的進步,然而發生腦中風時,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步仍然是迅速就醫。因為一旦發生腦中風,平均每分鐘就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論是「血栓溶解劑」或是「血管內血栓移除術」並沒有辦法讓已經死亡的腦細胞起死回生,只能減少腦部發生進一步的損傷,而且兩者治療都有黃金治療時間的限制。另外,同樣是接受「血栓溶解劑」或是「血管內血栓移除術」,越早治療的效果也越好,副作用與併發症也越少。因此如果萬一不幸自己或是身邊親友出現突發性手腳無力、說話不清楚、步態不穩等等疑似急性中風的症狀,應該要盡速到急診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雲嘉地區為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最高之區域之一,本院腦中風團隊每年照護超過 900 位腦中風病人。結合本院神經內外科、急診醫學部、影像醫學科、胸腔暨重症科、復健、中醫、藥劑、營養、社工、臨床心理、出院準備與社區護理等等單位,腦中風團隊提供中風病人全方位持續性的身心靈照護。嘉基腦中風團隊在2023再次參加最新版的「腦中風疾病照護品質認證2.0版」,持續往「成為21世紀雲嘉地區民眾腦中風照護首選之醫院」願景繼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