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中心-頭痛困擾 對症下藥
頭痛中心/許永居主任
頭痛中心是做什麼的呢?頭痛不是吃止痛藥就好了嗎?許多民眾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頭痛有很多種,每次痛起來就吃止痛藥,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會越吃頭痛越嚴重,或造成身體其他負擔,不但頭痛沒有好轉,身體還越來越差,生活品質更是每況愈下。
本院看見中南部地區民眾的需要,整合醫療資源成立頭痛中心,期望能為深受頭痛困擾的民眾帶來一線希望,並讓大家更加認識偏頭痛。
很多民眾不知道頭痛要看哪一科,只能默默忍受慢性頭痛的痛苦,或是自行服用止痛藥卻不見好轉。就醫時常見的問題還有:醫生,我頭痛好嚴重,是不是長腦瘤?醫生,我頭痛的時候眼睛會閃光,是不是要瞎了?醫生,我頭痛起來還會頭暈、想吐,真的沒辦法做事,吃止痛藥也沒用,真的還會好嗎?
這些問題跟頭痛病友的心聲,我們都聽到了!為了幫頭痛病患可以做更完整的治療,頭痛中心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科、精神科、復健科、中醫與藥劑科,成立專業的團隊,為頭痛病人做整合性的治療,解決頭痛共病及科與科之間轉診問題。舉辦頭痛醫學研討會及每個月召開頭痛中心會議凝聚團隊共識,提升專業診斷、治療能力,包括深入探討各種類型頭痛及個案討論,各單位之間分享及探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如:復健、針灸)及其他特殊治療(如:靜脈雷射)。此外,中心也致力於頭痛研究,希望透過藥物試驗案及觀察型研究,對頭痛診斷、治療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如前面所述,頭痛有很多種,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幾乎每天頭痛,且躺下休息時感覺更痛,睡著之後半夜還會痛醒,頭痛伴隨發燒,這種頭痛可能是腦瘤或是其他腦部疾病的警訊,應盡快至醫院就醫安排適當檢查及治療。
另一種很常見的功能性頭痛是偏頭痛,特別是長期的慢性偏頭痛。 偏頭痛的特徵是反覆發作的中度至重度劇烈頭痛,通常伴有噁心、嘔吐、畏光或怕吵,除了疼痛本身,偏頭痛也可能影響睡眠、心理健康,導致人際關係失衡造成生活失能衝擊。民眾經常誤以為「頭痛是一種症狀」,然而「偏頭痛實質上是一種疾病」,若自行服用止痛藥,每週吃止痛藥超過兩天恐怕會讓頭痛惡化。只要每週頭痛超過一次,就應盡快就醫,經過專業的診斷、檢查,及適當的預防藥物治療,可以幫助頭痛病患擺脫頭痛之苦。就醫時,頭痛日記的記錄,也是幫助醫生更快釐清偏頭痛類型,盡快做出最適合的治療及處置的好幫手。
現在,偏頭痛已經來到精準醫療的年代,剛剛提到的預防治療除了口服藥,健保也持續開放許多嶄新的治療,包括肉毒桿菌與CGRP單株抗體等,然而這兩種治療要透過健保給付須符合一定的規範及療程,記錄頭痛日記,頭痛中心會給予需要的病人正確的資訊,並且有專業的個管師協助藥物申請,及教導正確的頭痛知識。若頭痛病友想要趕緊好,則可以選擇使用自費的方式來跳過冗長的三個月健保程序,甚至若合併失眠及肩頸痠痛,可以考慮使用自費靜脈雷射療程來治療。
我們也透過舉辦互動性的講座,深入民間,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些知識傳遞給民眾,經由舉辦嘉基頭痛病友會、社團健康講座、衛教手冊及問與答,讓大家輕鬆學習頭痛相關知識,對治療方式、藥物作用機制有更深入的瞭解,給予民眾正確治療觀念、生活調整、以及特殊治療之資訊。
中心成立以來,接觸了許多深受頭痛困擾,得知頭痛中心就醫資訊,來自台灣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前來尋求協助的民眾。在中心的照護之下,病人更加瞭解自己的頭痛是屬於哪種類型,並積極配合醫師建議的檢查及治療或搭配中醫、復健等,於適當的時機在安全劑量內服用止痛藥,學習頭痛日記正確的記錄方式,搭配適度運動及睡眠衛生,生活作息做出適當的調整,頭痛發作的頻率及程度大幅下降,慢慢重拾生活機能,初次就醫時憂鬱的臉龐也漸漸展露出放鬆的笑容。
頭痛中心秉持著服務與關懷的精神,持續研究、創新,融合單位與科別,鼓勵病友積極治療重拾生活重心,告別頭痛,走向健康未來,迎來美麗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