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戴德森醫師飄洋過海來台,來到當時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嘉義設立嘉義基督教醫院,以醫療傳道的方式,服務許多民眾。轉眼間嘉基已邁入第四十九個年頭,除了不斷擴展醫療領域,軟、硬體設備之成長更臻完善外,本院的醫學教育制度也隨著台灣醫療環境的改變、醫療資訊的爆炸、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及大眾對醫療品質的要求提昇,而不斷蛻變。
過去十幾年來,本院主要由醫學教育委員會負責全院醫學教育及研究發展的推動,順利通過多次教學醫院評鑑的挑戰,而持續肩負著教學醫院的責任。然而在民國92年發生SARS疫情危機,顯示出國內醫療體系及醫學教育體系的缺失,也讓行政院衛生署重新思考,提出了重整臨床醫師養成訓練改革計畫,於當年7月份正式公告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本院隨即配合政策加入,亦藉此重新檢討、規劃本院相關之教學訓練。
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愈來愈受到重視,本院於2006年5月正式成立教學部,以協助推動醫學教育之發展及臨床教學品質之提昇,期待本院醫護人員皆能本著基督的博愛精神,養成醫療品德,學習醫師與醫師、醫護同仁間、醫護與病人間之相互關係及醫學倫理,並學習做為醫師或醫事人員應俱備之學問與技術,以克盡職責,充實學術,發揮愛心,同心協力為病人服務。
教學業務之推動及發展需循序漸進,在推動過程中也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故展望未來,教學部將持續朝向下列目標來努力:
一、通過「新制醫院暨教學醫院評鑑」:
隨著國家對醫院評鑑政策的修訂,本院已於2006年接受新制醫院暨教學醫院評鑑,評定為優等及乙類教學醫院合格,未來教學醫院評鑑方向也將摒除過去甲類及乙類教學醫院評鑑基準不同的情形,所有教學醫院將適用同一套評鑑標準,並強調其應充份發揮教學之功能及角色,以訓練計畫評估的精神,從計畫、核心課程要求、訓練過程、教師責任、評估與回饋、訓練成果等面向完整評估訓練執行成效。評鑑過程也改為二個全天,委員將能更深入的瞭解實際運作情形,如此重大的變革,將是我們所必須面臨之最重要的新挑戰。
二、成立教師培育中心:
一個好的教師,方能在所提供的教學活動中發揮優越的教學成效,然而在過去醫學教育的推動上,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臨床教師皆憑著個人或多或少的教學經驗擔負起教學工作;近年來,醫學教育界開始重視教師能力的發展,因應潮流趨勢,教學部也希望透過教師培育中心的成立,來協助教師於教學及服務工作之發展,提升教師之教學能力、教學技巧等,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進而提升整體教學品質。
三、建立教學支援系統及發展數位學習:
鑑於教材及教學媒體是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輔助應用工具,教學部已著手規劃並陸續設置教學部網站、數位講台及教學支援管理系統,提供數位學習的平台,期望能提高學習的可近性及便利性,並配合教師培育中心的運作,依各項教學目標或主題研發各種臨床及衛教教材,提昇學習效果。
四、落實臨床訓練計畫的實施:
本院的四大任務為醫療、傳道、教學及關懷,隨著醫院的規模逐漸擴大,醫療人員必須要不斷的學習、吸取新知,才能維持相當的醫療水準。隨著東院區的擴建,未來教學部除了在硬體方面積極籌劃成立臨床技能中心,提昇醫護人員的臨床技術外,同時在軟體方面,也透過建立完整的教學制度如學習歷程紀錄、評估、雙向回饋機制及計畫監督機制等,期能讓各級醫師臨床訓練計畫及醫事人員臨床訓練計畫真正落實執行。
五、持續推動實證醫學:
推動實證醫學的目的,即在讓所有臨床醫師的診斷或處置皆有證據可循,以提高醫院之醫療品質。故教學部正積極培育實證醫學的核心種子師資,希望能將實證醫學的理念逐漸推展融入至各醫師中,期待大家共同努力,把實證醫學真正落實到本院的教育及醫療工作上,朝追求卓越目標邁進。
因著神的應許,嘉義基督教醫院能夠持續不斷地成長茁壯,然而在蛻變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有無數的挑戰等著我們,未來的路也會有重重困境及各樣拉鋸戰的磨練,但我們期待在上帝的引導及祝福下,能夠靠著大家的信心及努力來成就一切,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