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美麗與哀愁

發布日期
2007/08/17
點閱
228

三舅媽是個美麗的女人,在鄉村裡,她總是打扮得亮麗。三舅媽和媽媽情同姊妹,無話不談。有一段時間,舅媽總是面帶愁容,四處尋找草藥偏方,我心裡納悶著,及至後來才得知舅媽得了子宮頸癌,而她並沒有積極治療,只尋找草藥偏方。遠在異鄉的我無能為力,只能束手旁觀,終究舅媽癌症末期,虛弱地躺在病床,面容憔悴,瘦到不成人形。每次陪媽媽去醫院探望時,媽媽與舅媽雙手緊握,只能以淚相對,心中有痛有憾。50多歲美麗的舅媽,留下令人遺憾的哀愁,舅媽留下的遺憾,讓我深思一個女人若罹患癌症,所經歷身心靈的煎熬,而一個面對病痛的哀愁女人,如何能有美麗的人生?

經歷哀愁~面對癌症心靈的煎熬
身體是現代人自我認同的重要表徵,這種因癌症造成身體的受損,是一種心理上的受苦。女性的身體背負了社會、文化的意義,並被賦予生殖的社會期待,特別是女性的子宮、乳房、卵巢牽涉到女性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一旦成為癌症侵犯的目標,女性形象受損、心理的羞愧感可能大於生理上的疼痛。

面對癌症而造成子宮、乳房、卵巢切除的女性個案,這種器官的喪失,也讓女人感覺到等於被宣判不再是完整的女人。女性原先承擔家務勞動的角色,在罹患癌症之後成為被照顧者,這使得女性患者面對無法履行家務勞動的角色,比男性更容易產生無奈與內疚。而化學治療所造成外表的影響,最明顯的改變是掉頭髮,這種現象對女性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價值更是一個大打擊。

一旦確定是得到癌症,當下心中會有眾多情緒浮現─懷疑(真的是我嗎?)、不平(為什麼是我?)、擔心(自己的未來還能多活躍?甚至還可活多久?)、痛苦(要面對後續的治療,身心靈的煎熬)、無助(有許多的事需要面對處理,怎麼辦?),患者可能覺得不再健康及感覺不到未來,認為未來是沒有盼望的,甚至喪失了生存的意志,而產生了憂鬱。

期待美麗~面對癌症的心靈照顧
馬可福音五章25~29節記載一個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在醫師的手中受了許多苦,又花盡了所有,不僅毫無起色,反而更加沉重,後來,他來靠近耶穌,而得了醫治。耶穌對她說:「女兒妳的信使妳痊癒了,平安地回去吧。」

雖然這裡所描述的病症不是癌症,但面對病痛的煎熬是一樣的,是長期抗戰的過程,並且受了許多的痛苦,心裡更是期待能得痊癒。特別在以色列的文化背景中,患血漏的婦女是不潔淨,她的自我形象也受損,覺得自己是污穢不堪的,而且別人也疏遠她、孤立她,她無法有正當的人際互動關係,甚至也會影響感情與婚姻,是非常孤單無助的,是無奈與受傷的。所以,這女人所需要的不只是身體得醫治,更是受創的心靈也需要醫治。

在耶穌時代的醫療不發達,耶穌能醫治人,為人們帶來極大的盼望;反觀現代的醫療進步,人有幸可以得到先進的醫藥治療,然而,人心卻憂慮不安。人面對癌症有兩個選擇:拒絕治療(就如我的三舅媽一般)或接受治療,這兩種選擇,都帶來極大的痛苦煎熬。這樣的心靈痛苦煎熬,到底誰能安慰?誰能幫助?而耶穌確能使人的心得著平安,就如耶穌對這位內心痛苦多年的婦女說:「妳平安地回去吧!」這個女人得到的是完整的醫治─全人的醫治。

有病痛的人若能參加教會的聚會,一起唱詩歌(是很好的音樂治療),情緒壓力可以藉著詩歌來抒發;並且有團契小組弟兄姊妹的關心、扶持與幫助,讓人面對病痛時不孤單;更能靠著禱告上帝,使我們隨時有傾訴、哭泣的對象,這實在是心靈最大的安慰。

美麗成真~信仰所帶來的平安喜樂的美麗人生
三、四年前我關懷的外科病房裡,有位罹癌的女性患者來開刀治療,剛開始見到她面有憂愁與疲憊,因為她多項癌症轉移,正遭遇極大的痛楚。在病房裡,教會朋友積極關心她,為她祝福禱告,出院後,她也積極參與在教會聚會與活動。及至後來有機會遇見時,她滿面喜樂,她說:「不知道上帝還會給我多少日子,所以每一天都值得珍惜,並且要喜樂地過每一天。」她,是一個癌症患者,卻散發出平安喜樂與容光煥發的美麗人生。

我見到一個原本是哀愁的女人,轉變成是一個美麗、喜樂的女人,只因為耶穌帶給她新的生命、新的力量、新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