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點亮生命之光─器官捐贈工作分享

發布日期
2007/10/18
點閱
316

『請問您認同器官捐贈嗎?』每每與志工出去宣導,總是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器官捐贈很好啊!』但是再進一步深入詢問是否願意在過往後將器官捐贈出來,民眾可能就會遲疑,或擔心家人不同意而拒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

器官捐贈是人道的行為,捐贈者發揮利他行為中最高的層次,可以延續他人生命、遺愛人間,幫助深受痛苦的他人提升生活品質、重獲第二生命,是大愛的表現。但是與世界各國相較,台灣的器官捐贈數明顯偏低,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截至96年9月13日的統計數字顯示,器官捐贈等候移植的人數約7千9百多人,其中腎臟的等待人數就高達6千多位,而實際捐贈者不到100位,如此懸殊的比例,需要國人觀念的加強來提升器官捐贈率,幫助更多等待救命的人。

本院於民國84年開始器官移植工作,在院長及泌尿外科沈正煌醫師的帶領下,成立了器官移植團隊,團隊成員包括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等醫師、護理人員、社工人員、院牧人員及檢驗人員等,集合院內各專業,提供受贈者四全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本院同時也加入南區器官勸募計畫(OPO)的移植醫院,在腎臟、眼角膜移植上皆有不錯的成績。目前更成立器官捐贈移植小組針對器官捐贈的各項事宜做討論,包含專業人員的教育訓練,器官捐贈流程的修改、制定等,期盼器官捐贈作業更趨專業化、人性化。

在醫護人員教育訓練上,與成大合作舉辦器捐工作分享的講座,邀請外科的護理人員、醫師一同出席,藉由分享彼此交流精進技術。在團隊照顧方面,術後病人在單人隔離病房接受醫師及護理人員專業的照顧,確保受贈者術後的身體狀況;在心靈層面也有社工人員及院牧人員提供關懷。出院時,院方在徵得當事者同意下會替其辦理慶生會,慶祝重獲新生;對於器官捐贈者,團隊更秉著尊重、感恩的心,協助處理善後並致贈花圈花環以表感謝,也替其製作紀念金牌懸掛於急診後方的紀念牆上,以供追思。

有鑒於器官來源的缺乏,本院除了有專業的移植團隊外,平時也著重社區器官捐贈概念的宣導及專業人員的訓練,從民國84年迄今,針對社區民眾、嘉義縣市大專學子做不定期的器官捐贈宣導,也配搭嘉義市衛生局的社區健康篩檢、捐血中心的活動等,宣導器官捐贈的理念,成效良好,歷年簽卡數超過5千人。為有效落實社區宣導,自民國86年起陸續招募器官捐贈志工,迄今成立器官捐贈種子志工團隊約30人,不定期的支援器官捐贈社區宣導活動,院方每年也會舉辦志工在職教育訓練,增加志工對器官捐贈的認識作為推廣器官捐贈的生力軍。

平日在院內各個服務台都有放置器官捐贈宣導單張,門診及D棟大廳即有器官捐贈簽卡站,提供民眾諮詢及簽卡服務,急診後方則設有器官捐贈宣導走廊、器官捐贈牆、移植芳名錄等,以表彰捐贈者無私的大愛精神。今年8月13日更擴大在院內舉辦器官捐贈宣導週活動,邀請捐、受贈者家屬一同出席,透過開幕式感謝捐贈者大愛無私的奉獻,當天捐贈者的分享也讓在座與會貴賓感動萬分。之後工作同仁及捐贈者家屬還受雲嘉電台之邀,至現場節目中分享!當週活動另有海報展,展出內容分為『器官捐贈概念分享』、『捐、受贈者心得感言』及『宣導器官捐贈意願健保卡加註』三大主題。

目前全國約有50萬人次簽署器捐卡,政府也在93年推廣器官捐贈加註健保IC卡的意願,93年之前簽卡的民眾如有意願加註健保卡,請洽本院各服務台填寫『器官捐贈IC卡加註意願書』,我們就會將您的意願做登錄。除了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平時也請您多與家人討論,將您的意願轉達給家人知道,由於傳統文化、宗教、社會習俗等因素,導致台灣每年捐贈人數有限,故除了生前意願表達外,和家人溝通清楚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生命可以平淡無奇,但您的一個意念可以讓生命更加璀璨,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希望您與我們一同點亮生命之光、讓愛無限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