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中醫骨傷科不只是跌打損傷

發布日期
2007/10/18
點閱
1360

很多人聽到中醫骨傷科,想到的就是跌打損傷,以及推拿賣膏藥的畫面,事實上中醫骨傷科的訓練,是建立在現代醫學的解剖和生理學基礎上,並結合傳統中醫理論與治療方式。骨傷科的治療範圍包括傷筋、傷骨和骨病,傷筋指的是軟組織損傷,包括肌肉、韌帶、肌腱的痠痛或受傷;傷骨包括骨折、脫臼和關節半脫位;骨病則泛指與骨骼關節的生長、發育、代謝相關的疾病,例如小兒轉骨、骨折癒合、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中醫骨傷科特別針對數種類型的疾病或關節痛,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
一、 肩、膝關節痛:
受到肩或膝關節疼痛、引起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的人很多,透過醫師的四診和徒手檢查,可以決定主要及輔助的治療方式。骨傷科的治療方法包括針法、灸法、熱敷、薰洗、理筋推拿、拔罐、科學中藥粉劑、煎劑、丸劑、各種外敷藥等。以肩關節而言,肩關節的活動除了肩峰肱骨關節外,還有肩鎖關節、肩胸關節、肩胛胸壁關節,其涉及的肌肉群又更多,還要辨明是否來自頸椎或內臟疾病;而膝關節的疼痛除了膝關節本身病變外,久病入絡,還可能與大小腿乃至腰部病變有關。因此針對肩關節和膝關節,是希望在詳細的徒手檢查操作過程中,發現牽涉的病變部位,再配合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此提高療效。

二、 多發性關節炎:
多發性關節炎往往長時間困擾患者,且這類疾病常伴隨全身其他系統或器官不舒服,中醫骨傷科可初步篩檢與症狀緩解,視情況轉介至骨科、風濕免疫科或復健科。如果已知為免疫性或代謝性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症、乾癬性關節炎、萊特氏病(Reiter’s disease)等,則可依中醫整體審察、辨證論治的特色,配合內服藥或其他外治法,來預防或緩解症狀。

三、 骨折癒合及僵硬關節:
骨折的癒合大致可分為「復位、固定、功能鍛鍊」三個階段,西醫骨科一般採用石膏或塑材外固定,或手術切開復位再加上鋼板螺絲釘內固定,待骨折癒合後再進行復健治療。許多中藥以及針灸治療,經現代研究已證實有促進改善骨折裂端局部血液循環,增進新骨形成的功能,在固定至復健這段「空窗期」,患者若能早期配合針刺、內服中藥以及外敷膏藥來治療,將能加強消腫止痛及促進骨骼組織癒合。

四、 關節痛影響睡眠:
部分的患者會因為肌肉關節疼痛而影響睡眠品質,例如因為五十肩常發生夜間疼痛、坐骨神經痛,造成夜間小腿肚抽筋,因側臥造成肩背痛或手臂手指麻木等,或者原本睡眠品質就不好,後因關節疼痛而加重,可是患者又不喜歡服用鎮定劑或安眠藥,這種情況可考慮針灸或配合中藥治療,在治療關節的穴位之外,加一些寧心安神的穴位,例如安眠、神門、內關等,如此可在治療關節疼痛問題時,同時改善睡眠的品質以及緩解肌肉關節的疼痛。

五、 癌症或放化療後疼痛:
當人類文明愈進步,罹患癌症或惡性腫瘤的比率愈來愈高。疼痛是癌症常見的症狀之一,且常因為疼痛而併發或加重其他症狀,例如失眠、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疲倦乏力、頭暈眩暈、噁心嘔吐感等。然而放、化療又容易造成患者不適,例如肩、頸部的放射治療造成肌肉纖維化、口乾咽乾。中醫骨傷科可以針灸治療,透過經絡學說循經取穴的觀念進行治療,往往可以緩解疼痛及不適,改善生活品質。

綜合以上所述,中醫骨傷科可針對數種疑難或頑固的疾病,在中西醫療合作診斷治療下,截長補短,以提高療效,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