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居家服務工作史,可真是五味雜陳,酸甜苦辣樣樣有。騎車被狗咬,是家常便飯;家訪時被鄰居認為是金光黨,而叫來警察查問,也不是沒遇過!甚至獨居老人不洗澡,住處垃圾要溢出來時,居服中心也會被要求去幫老人洗澡及清垃圾。
聽起來感覺好事很少臨到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身上,其實也不盡然!在居家服務中心工作,不全都是在當苦命阿信。例如:會稱讚服務員只有20歲的老奶奶、逢年過節一定沖泡一杯咖啡向居服員致謝的阿伯、隨叫隨到的志工大哥、刮風下雨都會準時出現的送餐志工們,因為他們的支持,讓居服中心可以一路成長茁壯。
記得剛開始從事居家服務時,因為是提供新型態的服務,加上必須「深入」服務對象家中,當時的院長夫人—翁媽媽(現在的蔡淑壬傳道),擔心不懂事的社工員會被欺負,特別挪出時間陪同社工員家訪,結果第一天就在路旁解救了一名自稱遭子女遺棄的拾荒老婦,並協助老婦將回收物品推回家中,來回走了約2公里,原本應該可以列為日行一善的事蹟,在陪同老婦回家見到她的兒孫之後,完全走調…原來資源回收是老婦的休閒活動兼賺外快的方式,而院長夫人協助的結果則是─自己雙腳起水泡及認識到社會的真實面。
伴隨社會型態的轉變以及家庭照顧功能的式微,原本長輩們在家安老、子女善盡照顧孝道的想法,已成為家人無法承受之輕。以阿桂嬸為例,中風的她,在白天兒媳外出工作後,就僅剩下她獨守家中,窩在樓梯間下不到一坪的陰暗房間內。阿桂嬸不敢多喝水,怕喝多弄濕尿布,也不看電視、不聽廣播,怕其他家人回來會指責自己浪費電,當然也不敢外出,擔心家中遭小偷,讓家人指責自己連個家都顧不好…。一開始接受服務的阿桂嬸,總是一副退縮防備的神情,在服務員介入後,阿桂嬸願意走出家門造訪附近鄰居,也會主動地與外人談話。當阿桂嬸手持助行器外出行走時,媳婦還不可置信,反而要求服務員減少陪同外出的時間,以免將外面的灰塵帶進室內!服務員氣憤地回中心提及此事時,社工員只能預期阿桂嬸又會順從、認命地回到她猶如穴居的生活,不讓服務員再帶她出去享受陽光…
林媽媽的例子更令人不捨。中風臥床的她,因為被取消低收資格而無奈地結束機構安養,回到家中讓同是身心障礙的媳婦照顧。當服務員第一次到林媽媽家服務時,由床旁掃出成堆的老鼠屎,已是令人「眼界大開」!當翻過身要幫她擦澡時,林媽媽背後的污垢,又讓服務員不可置信。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服務員無法想像像林媽媽意識如此清楚的人,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每一天?
每當服務員負責的長輩是那種經常全身沾滿尿屎、躺臥在床上,家人進進出出卻無視其存在的個案時,服務員都會萌生情緒。並不是因為自己要做家屬不願做的事而覺得氣憤,難過的是,一個人為何會如此沒有尊嚴的生存?居家服務員所做的,到底是幫了這個長輩、還是害了這長輩?但誠如一位前輩所說,若長輩因為居家服務員的協助,能在晚年生活中重新得到基本的尊嚴,那居服員的服務便值得了。
的確,老來伴不容易!若老年時,能有居家服務這個伴,來幫忙長輩度過人生最後一段,也將是居家服務所存在的價值及成就的美事。請繼續為居家服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