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戴司榮寶師母之「老地方、老朋友、老口味」返嘉旅程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創院院長夫人戴司榮寶師母(Joyce Ditmanson Cotterill)以80歲高齡,四月18日再度回台拜訪,並參加嘉基創院49週年院慶活動,遠道而來的貴賓,除了戴師母以外,同行的還有戴師母現今夫婿克德禮牧師(Rev. Joseph Cotterill),以及協助戴師母撰寫戴德森醫師傳記的何凱蘿博士(Dr. Carol Hone),三人二組分別從英國與美國飛到桃園機場,進行為期14天的返嘉之旅,三位長者的年紀加起來超過250歲,哇!還能想出這樣的會面方式,不禁令人讚嘆老人家的膽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絕對正相關?更難想像的是他們都是伊媚兒一族,在台灣像這樣年紀的人,除非有兒女陪同,不然怎可能會選擇長途跨國飛行呢?從這裡也透露出此行對戴師母而言的確深具意義。
為了迎接三位貴賓的到訪,嘉基陳誠仁院長心思細膩的為戴師母一行人規劃出一個具有「三老」主題的返嘉行程,三老不是指三個老人,而是三個面向的懷舊之旅,每個主題都富有老舊情懷的深遠意義,另一方面也讓戴師母在兩個星期的返嘉之旅中,在Joe與Carol的陪伴下,再度回味台灣的「老地方、老朋友、與老口味」。
一、重回老地方
現今繁榮的嘉義已非50年前戴師母腦中所存的印象,但對第一次來台的Joe 與 Carol而言,台灣對他們而言其實不算陌生,因為在戴醫師夫婦來台醫療宣教時,台灣人民已在Joe夫婦的禱告中,當時嘉基所需的醫療物資也曾借助在美國的Carol之手而得到供應。
嘉基從創院時30床到目前1000床的規模,看在戴師母眼裡感觸良多,19日在四十九週年的院慶感恩禮拜中,她道出了心裡話:「那時戴醫師在此找到一塊地,我們的眼光非同上帝的,我們想不到50年後醫院會成長得這麼壯大,上帝真的在祝福這個醫院,但不只是我們戴醫師夫婦來分享上帝的愛,在座各位也都在分享上帝對人的愛。」
當年戴醫師不只治療人們身體的病痛,更效法耶穌的榜樣強調身心靈的醫治,在院內設立院牧部,進而成立榮光堂教會,4月22日戴師母再度走進榮光堂聚會,心情激動的說著,「親愛的姐妹兄弟,我站在這裡很感動,40多年前,我們醫院裡有幾個基督徒,在一起敬拜神、讚美神,當時我們也不知道上帝的恩典那麼大,會有這個榮光堂,現在有這麼多熱心的基督徒聚在一起。我在這裡看到上帝的愛,實在很感動,所以我說,要繼續上帝的愛─分享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豐盛的愛。」
就因戴醫師夫婦當年效法耶穌的愛心,來到台灣從事醫療宣教工作,不只治病還是搶救靈魂的醫師,下次當你路過耐斯松屋旁的榮光堂教會,抬頭望見矗立在頂樓上「耶穌愛你」的四個大字,彷彿聽見戴醫師夫婦輕聲細語在對你說話一樣。
戴醫師為台灣醫療無私奉獻精神,更得到台灣政府的肯定,他於1996年獲得第六屆醫療奉獻獎的表揚,戴師母今年的台灣行中,再度踏進醫療奉獻獎的頒獎會場,並一同分享嘉基舊識、小兒科陳博憲醫師獲頒第十七屆醫療奉獻獎的殊榮,相隔11年第二度參加醫奉獎的心情,戴師母除了高興還有懷念之意。
二、再會老朋友
在安排回台的行程,戴師母特別強調一件事,「以我現在的年紀,可以與親愛的老朋友們見面,比起觀光還重要。」從字句間可感受到戴師母想要會見老友的心切之情,我們就讓會見老友的時機從抵達台灣開始。第一場與老友會面的場景,就在機場出境大廳,18日當晚由曾協助戴師母家務的曾美月女士,出其不意的走向正坐在沙發上等候Carol的戴師母與Joe,老友碰面相擁而泣,曾阿姨拔得頭籌成為第一位與戴師母在台會面的老朋友。
戴師母在嘉義停留的7天,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與老友相聚,見面對象有已退休的老同工、過去曾與戴醫師共事的醫師群、還有曾受惠於戴醫師夫婦目前仍任職嘉基的夥伴們,聽到這些老友對戴醫師夫婦的感恩之情,並述說對兩人的懷念,這些寶貴資料都成為Carol此行最大的收穫,更成為日後戴醫師傳記有利的「呈堂供證」,歷歷在目的「證據」,抹滅不掉戴醫師對台灣人的愛與照顧。
戴師母不只是再會台灣的老友,很意外地還遇見當年在嘉義地區一起同工過的宣教士,首先碰面的是曾任教於協同中學的美籍葛模理夫婦,他們今年剛好回台參加協同中學四十週年院慶,在溫馨的水餃宴中彼此相談甚歡,回憶無窮。另外,還有貴格會宣教士任如松(Russell Zinn)牧師夫婦,任牧師在1959年八七水災時,曾與戴醫師一同到東石沿海災區發放救濟物資,兩人還共同合作支持嘉義地區的痲瘋醫療事工。任牧師退休後離台,在世界的一端繼續福音事工,好幾年不住在台灣的任牧師,四月抵台當晚剛好也下榻台北,與戴師母一行同住一家旅館,這些驚喜、這樣的巧合完全是上帝的安排,唯有上帝的作為才能讓二、三十年未再謀面的西國朋友,還能在同樣服務過的台灣相遇。
三、愛嚐老口味
戴師母心中懷念的古早味美食是燒餅油條配豆漿,她對水餃、鍋貼更是念念不忘,百吃不厭,喜愛麵食的程度不輸北方人。除了品嚐傳統麵食,媽媽級的馬利亞團契更準備了自製道地台灣小吃,其中有師母愛吃的炒米粉,老口味當前彼此談心話家常。
戴師母喜歡的老口味不是只有滿足味覺的食物,還有感動心底的台灣濃厚人情味,戴師母就說回到台灣就像回家,「我回到了家,看到你們每一個人、看到親愛的朋友,我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看到你們勾起我許許多多的回憶,我心裡真是充滿感恩,感謝上帝給我許多回憶;我應該要向大家說些鼓勵的話語,但我看到你們,我自己反而從各位身上得到激勵與鼓勵…醫院成長很快,一開始規模很小,我們剛到嘉義時,一開始是在我們的客廳看診,看看現在醫院變得這麼大,有一群優秀的員工來延續『持續的愛』,見證並分享來自上帝的愛。」
五月一日戴師母帶著嘉基人滿滿的祝福離台返英,原先的三件行李都被人情味給撐爆了,臨時追加一件行李箱繼續加入眾人的愛心,打包的行李還有祖傳三代老店所打製出的四把台製菜刀,戴師母真是正港的台灣人,沒有使用Made in Taiwan的菜刀還做不出道地的台灣菜,令我們這些台灣人不得不佩服的五體投地,還好戴師母已是常常繞著地球跑的國際人,在行李中藏好四把菜刀的技巧絕對是難不倒她的,我們相約明年50週年院慶還要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