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育成中心之智慧醫療發展
創新育成中心 周信旭主任
為了落實醫學研究並積極投入創新研發,本院透過跨領域結合提升醫療產業競爭力,藉由AI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研究解決臨床痛點,持續增強醫療智慧化、數位化及系統化,達成以創新研發提升醫療品質,帶動醫療健康科技之發展。
近年來由於資通訊科技(ICT)進步,加上醫療產業的發展及需求逐年攀升,本院為了落實醫學研究並積極投入創新研發,於2018年成立創新育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以強調創新研發、智財申請、技轉與產學合作為主要業務項目,整合院內外相關資源,鼓勵並協助院內同仁了解本產業未來發展性,透過跨領域結合提升醫療產業競爭力,藉由AI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研究,持續增強醫療智慧化、數位化及系統化,達成以創新研發提升醫療品質,帶動醫療健康科技發展之任務。
智慧醫療發展正如火如荼地帶領醫護人員邁向新領域,也正是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結合所帶來之應用有目共睹,本中心成立至今與院內許多單位跨領域合作、依循著臨床所需來製作專案並榮獲優異成績,透過解決臨床痛點提升院內創新研發量能並鼓勵團隊參與院外競賽,使創意有對外曝光與共享之機會,其中以「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與「國家醫療品質獎」為主要參賽項目。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為國內著名發明競賽,除了包含國內學研、政府、醫療單位以及新創團隊以外,更與來自德國、韓國、波蘭等國家共同競賽角逐國內創新發明最高榮譽,而身為衛生福利部等機構所成立之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其舉辦之「國家醫療品質獎」不僅深耕臺灣醫界20餘年,更為全國最具權威性之醫療品質競賽,有幸獲獎團隊即代表榮獲國家級肯定,具有醫療實務應用價值之成功案例。
透過以下3個實際案例呈現:
- 主題:達特黃(Dr.Jaundice)-新生兒黃疸篩檢APP
- 獲獎: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獎、國家新創獎
大多數的新生兒在出生後5-7天內會出現黃疸現象。在台灣每年有超過2萬名新生兒因黃疸須住院治療,其中有部分的新生兒可能因太晚發現延誤治療時機而導致腦部受損甚或死亡。本研究團隊針對新生兒皮膚影像利用已知色彩資訊的色卡進行影像色彩校正並提供客觀的黃疸指標,可讓新生兒父母能隨時自我檢測新生兒的黃疸指標,且在黃疸指標高於一般中等風險值時提出警訊與建議。
- 主題:針小心-智慧筆型胰島素卸針座
- 獲獎: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
針小心-智慧筆型胰島素卸針座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可以提供病人安全裝卸筆型胰島素針具的產品,可免除施打者受到針扎之風險。其裝置設有提醒病人施打以及紀錄病人實際組裝筆針和卸除胰島素針頭之時間,透過大數據收集記錄,方便醫師與相關醫療人員瞭解病人實際施打胰島素時間,有助於醫師早日發現問題,達到糖尿病患良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品質與降低併發症的目的。
- 主題:PUMP AI -點滴藥物覆核系統
- 獲獎: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獎、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特別獎潛力獎
高警訊藥物在臨床上是相當常見之藥物,本項研發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開發Pump AI APP,辨識Pump面板上之數字與文字,透過Pump AI APP掃描QR code及Pump面板進行AI辨識,確認醫師開立的醫囑與Pump設定內容相符。臨床使用結果,在過程面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模型的準確率中Pump AI整體表現辨識成功率超過99%。結果方面,護理人員平均每袋覆核時間節省5.7分鐘(71%)、合計節省護理人員時間每月197.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