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需要 恩典相隨
陳明晃副院長
嘉基創院長長戴德森(Marcy Leroy Ditmanson, 1919-2000)醫師,1958年來到嘉義,他看見醫療缺乏的需要,從診所、30床的醫院開始,他的付出奉獻感動具有醫師、藥師、護理背景等外國傳教師,也看見這裡的需要,陸續來嘉義貢獻服務嘉義的民眾,他們帶來先進的醫療和愛心的服務。
為了小兒麻痺患者的需要,戴醫師於1968年50歲時回美國,以住院醫師身份學習骨科,接受脊椎側彎矯正手術訓練,1974年訓練回台後,開啟台灣脊椎側彎矯正手術的醫療發展,引進新的治療技術與觀念,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他因為看見需要,願意為愛多走一哩路。
嘉基看見許多民眾手術上的需要,興建新的獨棟手術大樓,符合現代化科技的新式、具未來性的手術房,參訪、引進日本最新設計,迎接高科技、智能化及手術軟體儀器設備之進用,提昇雲嘉南地區手術病患之醫療安全及品質,希望能藉此吸引進更多優秀醫師投入,持續邁向醫學中心。
從籌劃、申請、發包興建、完工啟用,可以感受到上帝的保守與帶領。感謝董事會看見醫院服務民眾的需要所給予的支持;感謝施建築師團隊為大樓外觀設計全台最大的十字架玻璃圍幕;感謝市府在審查過程中對於民眾需要所提供的意見與支持。大樓在2019年底前順利發包完畢,感謝分包的四家營建承包商,在興建的過程中雖碰到疫情,材料價格上漲、缺工、缺料、疫情、氣候等影響因素下,造價成長了近30%,仍能在原有的發包價格下,以兩年多的時間同心一起完成;工程團隊扮演營造廠角色,無論在營建管理費及分包的統合上,都為醫院節省可觀的費用,並且嚴格把關追加。感謝醫護行政團隊的協調整合、醫護人才培育及人力準備、工程團隊施工追蹤監管協調、後勤採購及醫工團隊的儀器設備盤點、移機、採買及搬遷規劃、資訊團隊創新智慧手術醫療系統,這些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這次在設計前後安排前往日本參訪,也利用忠孝院區的室內空間,模擬一整層樓的1:1隔間配置,利用精實的手法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這棟是結合許多先進的觀念做法,包括:獨棟、維修貓道、一對一空調、安全規劃、病患手術的舒適環境、綠能環保、資訊系統的改造,運用AIoT和AI等軟硬體,都為過程中都為這棟具手術里程碑象徵意義的大樓,在未來有很好的運作基礎,也增加了智慧的內涵,最重要的是因此提升病人的手術品質與安全。
我們這次也嘗試像為大樓進行勸募活動,在歐美許多人會因為醫院的醫療品質或技術很好,而願意以捐款表示對所做事情的肯定支持,而募款本身很重要的是對所做的事的理念傳遞。感謝許多捐款者,因為看見這裡病患的需要,願意一起關心、奉獻,認同嘉基做在病患身上的一件好事;員工三百多人的捐款,無論金額的大小,也都代表員工對醫院做這事的認同。願上帝讓智慧手術大樓,成為雲嘉南民眾的祝福。